中国艺术研究院吕品田:以乡土艺术建设践行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

来源:文旅中国        发布时间:2021-05-28 16:14   

  中华文化的根脉在乡村。乡村振兴战略中的艺术实践,根本地关系着乡村文化建设的整体格局,也关系着复兴中华文化、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宏图大业。

  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下的艺术实践,不能想当然地由乡村文化外部“介入”,而理当要靠植根于乡土大地、交融于乡间生活、谐和于乡村文化生态的自主民众艺术实践。所谓“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异其宜”,振兴乡村的艺术实践不能轻易改变或悖逆乡土传统以及综合生态。

  5月15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吕品田在第二届中国丹寨非遗周中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论坛上发言,并提出“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以乡土艺术建设践行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观点。

中国艺术研究院吕品田:以乡土艺术建设践行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图1)

  中国历来重视民性教化,善于利用艺术化的民俗仪式推行礼治。这种政治文化传统和智慧,在刺绣、剪纸、砖雕、彩画、秧歌、傩舞、社戏、花会等林林总总的乡土艺术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中华文化的这种精妙传统和卓然精神,不该在我们手上流失。广袤的中国乡土大地,至今存续着许多依俗而行、适节而兴的乡土艺术,这是一笔极其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天,应该激活民俗,大力鼓励和支持乡村民众自主开展与民俗交融一体的艺术活动,真正发挥人民在乡土文化建设的主体作用,还乡土艺术以汪洋活水。

  要想盘活好这许许多多的乡土艺术,真正达到文以载道、寓教于乐的目的,还需怀敬畏、尊重之心,做很多细致笃实的帮扶工作,尤其要在了解民俗民情民艺的基础上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应该托付有高度文化自觉的乡贤或新乡贤来从事这种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工作,同时尽可能利用祠堂、祖庙、戏台等传统公共性建筑开展活动。乡村建设应以修缮、改善或仿建为主,不必仿照城市格局样式搞乡村公共文化设施的大拆大建,以免过大程度破坏传统。地方政府可在非遗保护工作框架中,立足整体性和文脉、生态关系维护,统筹考虑、认真规划乡村文化建设,避免一味考量经济利益的偏执。

  振兴乡土手工艺,是丰富旅游纪念品以至发展乡村经济的一条路径,可根据地产资源、手艺特点和技能掌握情况,对乡民进行“授之以渔”的针对性设计示范和培训,使其产品能够保持传统文脉、凸显地域特色,帮助农村劳动力凭手工在本土谋生计。社区共有的非遗项目,应由当地民众组成行会一类的民间团体进行自主管理,让生产合理有序。地方物产的“土”性,会成为促进文化旅游的独特价值。

  吕品田表示,乡村文化和乡土艺术建设搞好了,文旅也就融合发展了。我们期待基于百姓日常生活状态而非表演状态的文旅融合发展。

  (图片来源于中国丹寨非遗周)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责任编辑:Duty Editor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