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儒学为药方,给今天的医疗“治病”

来源:文汇报        发布时间:2017-09-26 20:23   

以中国儒学为药方,给今天的医疗“治病”(图1)

  医学正在全世界范围内遭遇“发展的极限”——医疗开支越来越高、投入越来越大,人们的满意度却不是很高,许多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升高。有人说这是“21世纪的医学困惑”,也有人说,现在的医学、医疗“病了”。有没有解药?正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召开的第八届世界儒学大会上,上海中医药大学何裕民教授提出,以中国儒学为药方,或能给今天的医疗“治病”。

  21世纪的医学困惑:到底要往何处去

  第八届世界儒学大会由文化部、山东省政府主办,以“儒家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为促进儒学与中医药文化融合发展,今年的大会首次增设儒家思想与中医药文化专题论坛,何裕民教授作为中医药代表受邀与会,并做了题为《“好医学”合理架构重建中儒学智慧之意义》的主题报告。

  “今天的医学好吗?表面上看,今日的医学突飞猛进,心脏支架、脏器移植、肿瘤靶向新药不断涌现……革命性成果、颠覆性突破不断被报道。但咨询一个看过病的人,他很可能会摇摇头跟你说,今天的医学、医疗问题太多,你只要去大医院门口看看,人们排着长队,焦躁不安,医患之间还常常充满着戾气。”何裕民教授直陈当下医学存在的问题。并且,不仅在中国,全球几乎都类似。

  “英国的医疗制度被认为是较理想的,但一个资深议员却告诉我他的亲身遭遇,其母亲确诊为乳腺癌,想转到上级医院。三个月后还没等到入院通知,母亲已经死了。”何裕民坦言,在全世界,现有医疗都面临各种尚不如人意的地方。

  2013年,美国弗吉尼亚州联邦大学公布了一项美国健康状态调查报告,题目很刺眼——《全球视野下的美国健康情况:寿命更短,健康状态更差》。这份400多页的报告揭示一个“剪刀差”:美国的医学科技最发达,医疗保健开支最多,却寿命更短,健康状况更差。美国学者分析缘由是多方面的,包括公共卫生体系缺陷,未达到全民医疗保险;卫生服务体系碎片化、效率过低;过度依赖医疗领域高科技的开发运用。此外,还有个人习惯不良,包括吸烟、饮食不当、缺乏运动等,以及其他复杂的社会因素。

  “美国专家的分析深入,但仍忽视了一个问题,医疗模式本身值得反思。”何裕民感慨,人们还来不及额手相庆医学进步之际,一大堆原本并不突出的疾病,主要是慢性病,跃居前台,成了危及健康的新难题。面对“新仇旧恨”,让医学、医疗陷入“21世纪的困惑”——医学“病”了,且病得不轻,不知路在何方。

  儒家智慧,一个可能的中式“药方”

  对医学目标和目的迷茫、人道与科技边界的失范、汲汲于高科技却在医学世界中忘记了人性……把脉“生病的医学”,在何裕民看来,重建“好医学”,借助儒家等中国传统思想,或能给出一个可能的中式“药方”。

  “今天的医学仅着眼于治疗,且只是信奉‘战争模式’和高科技,不重视有效整合的生物医学,导致医疗费用越来越高,几乎任何一个国家都承受不了。”何裕民说,提出“好医学”的概念,很大程度是受到儒家思想及中医传统的启发。要明白,医学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文化,“好医学”应充分体现出心身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体现出对生命的终极关怀。比如,很多健康问题和生活方式有关,换一种活法,善待环境,善待周边的人,优化个性,调整心态,不仅可以减少疾病,医疗成本也会大大降低。

  这些观念大量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智慧。从传统儒学角度出发,他认为“好医学”的特征包括:必须宗旨合理,不对医学有不切实际的高目标;应充满对生命的敬畏,对人性的关爱;应同时注重医生的客观观察和病人的主观体验;强调手段基本无伤害,类似希波克拉底说的“医学以不为害为原则”。此外,还要“尚和合,求大同”,能不分中西医学,整合各种有效方法。

  中西医可互为“他者”,取长补短

  “求同存异”这条中国传统思想,在何裕民看来,放在当下医学世界里来看,何尝不可。“比如,希波克拉底说的,尽可能把食物当成药物,不要把药物当成食物。我们的《黄帝内经》和医学大家孙思邈也都有过相同论述,这些不正是对健康和医学的高明认知吗?”

  针对中西医之争,何裕民也谈到,没必要对立来看。两套医学系统背后的价值观不同,认识也自然很不同。比如,中西医学都是以人作为出发点,但两者对人的理解不尽相同。西医学对人的认识等同于机体,现代技术让现代医学建立了清晰的“人体模式”,从大体到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分子,清晰的知识体系令人津津乐道。中医学不然,强调“人”远胜于述说“人体”“躯体”,讲究形神并重,形神兼顾。在健康认识上,儒道思想都不强调健壮亢奋,而是推崇平和协调;不执着于强健壮实,更讲究康宁平和。

  中西医学在治疗措施上也截然不同,西医重视对抗性手段或替代性治疗,如抗炎、抗癌、抗过敏、抗休克、抗高血压、抗血糖、抗高血脂,脏器移植等,不是“对抗”,就是“代替”。中医学更多关注总体情况,强调自身正气及内在脏腑机能之间的协调,中医学几乎没有征服性措施,相反,喜欢协调调整,改善内在机能,扶正驱邪。何裕民坦言,中西医完全可以互为“他者”,互补短长,为建构“好医学”的框架提供借鉴。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责任编辑:Duty Editor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