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与梦想 写在黄冈市申报创建全国第四批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之际

来源:中国文化观察网        发布时间:2017-08-08 10:03   

   黄冈,位于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京九铁路中段,鄂豫皖赣四省交界处,具有“承东启西、纵贯南北、得中独厚、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现辖1区、2市、7县和1个县级龙感湖农场。版图面积1.7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50万。

  黄冈有两千多年的建置史。境内依山带水,风光秀丽,自然人文交相辉映。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孕育了丰富多彩的黄冈特色文化。

  多姿多彩的特色文化资源

  黄冈是中国文化的高地。在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地处大别山南麓、长江之滨的黄冈,海洋文化与内陆文化水乳交融,中原文化和南方文化深度融合,孕育沉淀出浩瀚的名人文化、深厚的禅宗文化、厚重的医药文化、多彩的戏曲文化、灿烂的红色文化和独特的生态文化。

  名人文化浩若繁星黄冈是中国名人之乡,孕育了宋代活字印刷术发明人毕升,明代医圣李时珍,现代地质科学巨人李四光、爱国诗人学者闻一多、国学大师黄侃、哲学家熊十力、文学评论家胡风等一大批科学文化巨匠,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历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禅宗文化久负盛名。黄冈宗教历史悠久,自古就有“蕲黄禅宗甲天下,佛教大事问黄梅”的美誉。四祖道信与五祖弘忍,是中国化禅宗的开拓者和创始人。四祖寺与五祖寺,向来被称作“天下祖庭”。

  医药文化蔚为大观。黄冈历代圣医如云。北宋庞安时,明代万密斋、李时珍,清末杨际泰,四大名医名扬天下,普济苍生。

  戏曲文化四戏同根。黄冈是中国戏曲的重要发源地,诞生了黄梅戏创始人邢秀娘、京剧鼻祖余三胜等梨园宗师,是楚剧、汉剧、京剧、黄梅戏四大剧种的源头,形成“四戏同根”的独特文化景观。

  红色文化光辉灿烂。黄冈这块红色的土地上,诞生了一个元帅、两任国家主席、三位一大代表、四支红军主力,发生了改变中国历史的五大革命事件,走出了王树声、韩先楚、陈再道、陈锡联、秦基伟等200多名开国将军,有44万黄冈儿女为新中国的建立英勇捐躯。

  生态文化别具风情。大别山脉横亘于我国中部,分开了长江、淮河两大水系,也分开了吴国、楚国两地,从而使得南北两地的气候环境和风俗民情截然有别。大别山在黄冈境内绵延数百里,分布着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最集中、最古老的杜鹃群落。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猎奇探险、科学研究、环境保护为一体的大别山国家地质公园,即将成为第33个世界地质公园。

  900多年前,黄冈秀美的山川,厚重的历史,激荡着旷世奇才——“千年英雄”苏轼,成就其“平生功业”。今天,黄冈正扬帆远航,砥砺奋进,建设湖北区域性增长极,奏响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迈进的强音。

  日臻完善的服务体系

  2013年4月,黄冈市委四届七次全会提出“双强双兴”发展战略,把“兴文”作为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重点。

  盘活特色文化资源,将文化融入发展战略,把丰富的红色、绿色和古色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建设“四个大别山”,黄冈时不我待。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雪荣三次登上《黄冈讲坛》,开讲黄冈历史文化和东坡文化,助推“兴文”大业。

  黄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相继出台了《黄冈名人文化发展规划》《黄冈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和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16-2020年),以及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清单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风生水起。

  推进机制不断健全。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成立了党委领导,政府牵头,部门协同,权责明确,统筹推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建立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制定全面推动标准落地实施的方案,明确落实举措、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建立标准监测、评价和调整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评价机制,闯出公共文化设施整合共建的有效途径。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以高昂市区为龙头,新建黄冈博物馆、黄冈黄梅戏大剧院、黄冈艺术学校、黄冈遗爱湖美术馆等一批重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各县市一批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的文化中心也相继落成。全市12个公共图书馆,7个达到国家一级馆,5个达到国家二级馆标准。11个群艺馆(文化馆),7个达国家一级馆,2个达国家二级馆标准。博物馆(纪念馆)达22个。129个乡镇和街道办、4105个行政村均建有综合文化站和文化室(图书室)。“村村响”“户户通”工程全面完成,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8.44%。

  

光荣与梦想 写在黄冈市申报创建全国第四批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之际(图1)

 

  服务能力不断提升。黄冈市委、市政府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党委、政府议事日程和责任目标考核范畴。坚持以公共财政为支撑,政府公益性事业单位为主导,业余文艺团队为骨干,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公共文化服务支撑体系初步形成。全市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群艺馆(文化馆)全面向社会免费开放。11家专业剧团长年送戏下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产品供给不断优化。全市打造了以黄梅戏《李四光》《东坡》《活字毕昇》《李时珍》《传灯》《余三胜轶事》《铁面金刚金光悌审和珅》、东路花鼓戏《麻乡约》、文曲戏《嬉蛙》、楚剧《警魂》等为代表的数十部舞台精品剧目,荣获湖北省“五个一工程”奖、湖北艺术节楚天文华大奖、中国黄梅戏艺术节优秀剧目奖等多个奖项。拍摄了以《全城高考》《青春派》《铁血红安》等为代表的10多部影视剧,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影金鸡奖、华表奖、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等多项大奖。创作了《洪荒时代》《姐儿门前一棵槐》《太阳最红》《最后的乡绅》等为代表的一批文学精品,荣获湖北文学奖、屈原文艺奖等多项殊荣。今年,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黄冈党旗红”主题文艺创作,黄梅戏《大别山母亲》成功首演,黄梅戏《槐花谣》即将亮相。

  

光荣与梦想 写在黄冈市申报创建全国第四批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之际(图2)

 

  群众文化不断丰富。东坡广场“激情新黄冈•欢乐大舞台”大型文化活动被评为第十五届“楚天群星奖”和“湖北省十大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并通过文化部第二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评审验收。举办第七届东坡文化节暨第九届湖北省黄梅戏艺术节,擦亮东坡文化和黄梅戏文化名片。组织鄂东民歌大奖赛、“文化力量•民间精彩”群众广场舞比赛、重大节日惠民演出、戏曲进校园、社区大家乐、农民读书节等系列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品牌争奇斗艳。广场舞《黄州俏大妈》入选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全国广场舞展演。广场舞《橘子红了》获第四届全国群众文化艺术周舞蹈总决赛银靴奖。民间歌手王梦月登上央视《星光大道》年度总决赛领奖台。

  

光荣与梦想 写在黄冈市申报创建全国第四批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之际(图3)

光荣与梦想 写在黄冈市申报创建全国第四批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之际(图4)

 

  遗产保护不断加强。全市各类文物点5768处,共有13个全国、120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个古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2镇1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深入推进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黄冈大别山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利用总体规划》列入“十三五”国家文物事业发展规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加强。全市共有9项国家级、42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有4个国家级、6个省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本草纲目》入选《世界记忆名录》,黄梅挑花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全市有各类文化企业1468家,近5年文化产业累计实现全口径增加值160亿元,初步形成以市区为龙头、县域为支撑,集文化旅游、演艺娱乐、影视拍摄、印刷复制、文化会展等为一体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投资200亿元的中国恒天(黄冈)文化创意城和一批投资过亿元的文化产业项目相继落户黄冈。东坡外滩被评为湖北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对外影响不断扩大。对外文化交流深入推进。原创黄梅戏八上春晚,七度进京,三赴宝鸟,两出国门,扩大了黄冈的知名度、美誉度和黄冈文化的影响力。

  实现中部示范带动的创建目标

  黄冈是闻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古城,也是全国著名的集中连片重点扶贫开发地区。全市有5个国家级贫困县,1个省级贫困县,文化建设在全省乃至中部地区具有代表性。

  创建全国第四批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是黄冈的光荣与梦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建工作,成立了以市长刘美频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制订了创建规划和行动方案。规划提出,按照“一个网络、四大支撑、八项工程”的工作思路,加快建成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个网络”:是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

  “四大支撑”:是从设施布局、服务供给、人才队伍和保障措施等方面,对“一个网络”提供支撑;

  “八项工程”:即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覆盖率提升工程,服务效能提升工程,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扩展工程,数字化建设工程,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制机制创新工程,文化队伍结构改善能力素质提升工程,政策配套完善保障工程,政府公共文化经费投入保障工程,是实现“四大支撑”的平台和载体。

  构建完善的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重点在农村,难点在贫困村。黄冈将以贫困村为重点,把文化服务网络建设作为贫困村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整体联动,整县推进。

  并以创建示范区为总抓手,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服务能力提升,确保2020年主要发展指标达到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中部创建标准,在国内同类城市和中部地区发挥示范带动效应。

  风从大别起,文自黄冈兴。革命战争年代,黄冈大地无数英雄儿女,用鲜血和生命催生了“万众一心,紧跟党走、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黄冈老区精神。未来两年,黄冈将以舍我其谁的豪情和不胜不休的壮志,创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奋力实现由文化大市迈向文化强市的历史性跨越。

  ——这,是一个呼之欲出的美好愿景。

  (李青松 夏建国)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责任编辑:Duty Editor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