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家风代代传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发布时间:2020-01-10 08:55   

   习近平总书记曾就家风建设提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1月7日,由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张化孙文化研究总会联合主办的“新时代再论家与国”文化论坛暨福建上杭传万根亲文化生态园规划共建研讨会在北京举办,出席嘉宾围绕“家风传统的继承,家族文化的发扬”,就新时代家风建设等话题展开探讨。

  客家文化的家风传统

  何为家教?何为家风?家是社会最基本的组成单位,各地家风传统组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几代人见证了中国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历程、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征程,国家的繁荣也是千万个优秀家庭家风、家教的写照。

  据介绍,上杭县是众多客家姓氏的发祥地,广东客家地区梅州市130多个姓氏九成迁自上杭,南宋“鄞江始祖”张化孙的后裔遍布闽、粤、赣、湘、浙、桂、港、澳、台和泰国、马来西亚、加拿大等地,人口众多。张化孙重教育、懂医药、勤修谱、做慈善,他传承下来的开拓创新、勤劳智慧、爱国爱家、遵纪守法的好家风、家规、家教至今仍深深地影响子孙后代。张化孙通过多种形式鼓励后人,以祖先为榜样,自强自立,开拓创业,一方面提倡崇文尚武,另外一方面提出士农工商并重,逐步形成人才辈出的家族发展局面。张化孙一族制定的家风、家规、家德传承给后代,希望后代从善如流、见贤思齐;通过家谱、家训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家族文化体系,鼓励一代又一代后人敢于离开家乡、开辟新的天地。

  具有与生俱来家国情怀的闽西地区的客家人,不论是历史上的和平时期,还是烽火硝烟的革命时期,都涌现出一代又一代杰出代表,比如在革命时期涌现了邓子恢、张鼎丞、杨成武、刘亚楼等。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庄聪声说:“近现代中国历史上的上杭,老一辈革命家抛头颅洒热血,为新中国成立做出了巨大贡献,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成就成为体现客家人家国情怀的生动写照。”

  客家文化的精神内核

  “上杭县是红色旅游目的地古田会址所在地,是著名的‘建筑之乡’‘诗画之乡’‘山歌之乡’。”上杭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副局长胡小涌说,此次“新时代再论家与国”文化论坛旨在为上杭打造继古田会址后的第二张文化名片——客家文化,展示以龙岩上杭800多年传承不绝的张化孙一脉所代表的客家、根亲、宗祠文化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和精神内核。

  客家文化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大家庭中的一个分支,具有多方面的历史意义。原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马文辉说,客家文化集迁徙性和融合性为一体。迁徙后,客家人与本地人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这种文化是从异化到同化的转变,非常独特。同时,客家人具有崇拜祖先、重教等特点,表达出强烈的家国情怀、开拓精神。客家文化的典型性体现在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中,比如传统建筑、维屋土楼、传统音乐、舞蹈以及客家祭祖、宗祠等风俗习惯。“这种文化遗产是创作的源泉,对当下的艺术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像《长征组歌》、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和一些客家山歌都承载和体现了这种传统元素。”马文辉说。

  有传承才有发展,在客家人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家国情怀方为大义,团结才有力量”,无论身在何方,客家人都传递着和谐的传统价值理念。

  客家文化的活化元素

  张化孙文化研究总会副秘书长张洪亮表示,“家风传统的继承,家族文化的发扬”应该如何继承并创新,积极参与并融入上杭的文化和旅游项目中,这是在继承与发扬时需要思考的问题。

  福建上杭县原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昌林介绍,上杭县传万根亲文化生态园是上杭县委、县政府与张化孙文化研究总会紧跟新时代步伐,为传承好优秀客家文化、加深闽台交流互通、增强海外赤子归属感而专门打造的新型文旅融合项目。传万根亲文化生态园原址坐落在上杭县城区中心位置,是战争年代朱德、贺龙等老一辈革命家曾经居住过的红色遗址。

  据了解,福建上杭传万根亲文化生态园规划中,体现了原汁原味的客家传统文化传承,以及当代文化和旅游项目的特色。生态公园中设有五福堂、天工开物堂、根亲文化展馆、根亲文化研究院、根亲泮宫、先贤馆、群英馆、仲景馆、客家菜手工作坊、古戏台等,常态性开展丰富的传统文化活动。同时,规划设计了子孙林区、孝林广场,把孝道文化融入其中,结合时代创意,把保护生态与人文景观和谐结合起来。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福建集传统文化和时代特点为一体的人文景观。据相关调研预测,来上杭寻根谒祖的游客将逐年增多,这将推动上杭的旅游发展,对上杭各项事业的发展也起到积极作用。(记者刘海红)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责任编辑:Duty Editor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