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岜莱诗会”:打开广西诗歌的一扇窗

来源:中华文化旅游网        发布时间:2020-07-21 10:46   

  接天莲叶处,最是荷花香。

  7月18日,荷城贵港,广西多民族作家"走进覃塘,感受荷韵",在"岜莱诗会"与广西诗歌发展座谈会上海阔天空,谈诗论道。

“岜莱诗会”:打开广西诗歌的一扇窗(图1)
"岜莱诗会"与广西诗歌发展座谈会现场

  活动由广西民族报社、广西散文学会、壮族文学创作促进会、中共覃塘区委、覃塘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央民族大学原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教授黄凤显等知名学者,广西文联、自治区民宗委等部门相关负责人以及黄佩华、朱山坡、黄鹏等广西知名作家、诗人、评论家和媒体人士齐聚一堂,研讨"岜莱诗会"现象,为"岜莱诗会"的品牌之路和广西诗歌发展出谋划策。

  南国文学奇葩——岜莱诗会

  "岜莱诗会"是《广西民族报》(汉文版)副刊的一个栏目,2019年5月创办,每月一期,每期一版,定期策划主题诗歌创作,刊发原创诗歌作品。创办一年来,共推出14期18个版面,发表了包括汉、壮、瑶、苗、仫佬等民族的广西各族诗人117位的诗作232首。这些作品在纸媒刊发的同时,在广西民族报网站、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百度号等全媒体联动发布,深度推广。今年1月至3月,广西民族报社与当代广西杂志社联袂打造"诗歌助力,同心抗疫"专题,先后在两家媒体官网、微信公众号上共推出11辑网络诗作,包括119名作者139首诗,这些专题均被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转载。

  与此同时,"岜莱诗会"常年组织诗歌朗诵会、文学采风、笔会和征文征稿活动,针对热点事件和社会现象,开展专题创作活动,得到全区多民族作家诗人的支持和参与,深受区内外读者的关注,影响广泛。

  至目前,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作家网、文旅中国、广西日报、当代广西、南国早报、三月三等等,从中央到地方近百家主流媒体对"岜莱诗会"进行过深度报道或评论,成为广西文坛的一朵奇葩,被誉为"岜莱诗会"现象。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如今,"岜莱诗会"是广西诗歌创作、交流和展示的重要平台之一,是窥探广西诗歌生态的一块标志性的文学高地。

“岜莱诗会”:打开广西诗歌的一扇窗(图2)
参与采风的广西多民族作家、诗人在新挂牌成立的"岜莱诗会"覃塘创作基地前合影

  一个诗歌的"小高地"

  自治区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石才夫是壮族诗人。他表示,广西民族报"岜莱诗会"为广西各民族诗人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体现了媒体的担当与自觉。通过这个平台,团结凝聚了一大批各族诗人,推出一批优秀诗歌作品,展示了广西少数民族文学队伍的蓬勃活力。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岜莱诗会"能够迅速凝聚全区的优秀诗人,特别是少数民族诗人,形成了一个诗歌的"小高地",这个现象值得关注、研究和思考。

“岜莱诗会”:打开广西诗歌的一扇窗(图3)

  长期从事传媒管理和理论研究的牙韩彰,同样是壮族诗人,是自治区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他通过列举例子说明,在广西文学特别是诗歌发展中,"岜莱诗会"起到了积极而重要的推动作用。他同时指出,就广西诗歌发展而言,创作人才培养、深化评论实践和推广传播力度还有待加强,期待更多的"岜莱诗会",更多的平台、社团和领军人物做出贡献。

“岜莱诗会”:打开广西诗歌的一扇窗(图4)

  自治区民宗委副巡视员覃汉华则表示,自治区民宗委高度重视民族文学发展,近年来,先后推荐了一批优秀作品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按期出版广西民族报、三月三杂志汉壮双语版,出版自治区成立60周年文学作品集,推出"我们丛书·壮族作家作品系列"和全国首本抗疫诗集《人间有大爱》等等,为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添砖加瓦。广西民族报自觉扛起弘扬民族文化的社会责任,精心办好岜莱副刊,创办"岜莱诗会",汇聚了广西绝大部分的诗人,形成了"岜莱诗会"现象,使广西的诗坛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团结和繁荣。

  从"岜莱诗会"现象到广西诗歌格局

“岜莱诗会”:打开广西诗歌的一扇窗(图5)

  长期从事民族文化和文学艺术研究的黄凤显说,"岜莱诗会"现象让人满心欢心。从"岜莱诗会"切入探讨广西诗歌格局很高,视野开阔。诗会是一种古典的形式,《红楼梦》里也有诗会。历史上,意趣相投的诗人聚在一起形成一种诗歌流派并不少见。诗歌在文学中是否受到重视?文学刊物等平台的建设很关键。"岜莱诗会"长势良好,能否发展壮大?是包括报社领导层以及广大文学界的共同责任。从诗人角度看,质和量的发展是内核。民族文化、现实生活是诗意的重要内容,要进行艺术提炼,用心提高意象,使诗歌具有时空的探索和跨越,有历史的厚重感和空间感。广西少数民族诗人,母语非汉语,学习汉语有一定的难度,诗歌词句概括力度可能不够,汉语学习的时间和用功可能不够,语言就容易缺乏张力。所以,广西的诗人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加强诗意的提炼。同时,还要建设队伍、扩大队伍、做强队伍,上层也要加大支持力度,只有这样才能持续维系"岜莱诗会"现象,或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诗歌流派。

“岜莱诗会”:打开广西诗歌的一扇窗(图6)

  著名作家黄佩华,壮族诗人、广西民族出版社社长石朝雄等用"现象"一词来概括"岜莱诗会"目前的发展境况,认为在"岜莱诗会"的积极推动下,岜莱诗人已经成型,岜莱诗派初具雏型,广西诗歌"高原已现,更待高峰"。下一步应着眼于整个广西的诗歌发展,结合自身民族文化优势,扬长避短,既要重视母语写作、原乡写作,也要有创新精神和大局观念;既要有情怀和正义感,又要注重美的表达和阐述;既要坚持百花齐放、多元化发展,又要突出个性、有明晰的价值取向。这方面,广西诗坛有识之士特别是像"岜莱诗会"这样的平台,更应该发挥引领和引擎作用,带领广西多民族诗人加强诗意的提炼,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在全国形成新的诗歌高地。

  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学品牌

“岜莱诗会”:打开广西诗歌的一扇窗(图7)

  广西作协常务副主席朱山坡、壮族诗人黄鹏以及文化学者宾阳、杨辉对"岜莱诗会"的发展进行分析,他们认为,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岜莱诗会"作为一个文学平台已经形成新的气象、新的格局和新的活力,是广西诗歌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推动者,已经成为广西文学特别是八桂诗坛的一个高地。《广西民族报》推出"岜莱诗会"是一种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学情怀,丰富的成果和浓厚的氛围,为"岜莱诗会"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学品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建议"岜莱诗会"要注重从量变到质变,提升品质,多推精品,从理论到实践深度参与广西诗歌探索;要走出广西,推动民族文学和诗歌文化的交流,助力广西诗歌发展。

“岜莱诗会”:打开广西诗歌的一扇窗(图8)
广西多民族作家、诗人来到贵港市荷美覃塘景区采风

  评论家陈代云、作家潘大林、黄土路和诗人杨合、费城、谢南珊、荣斌重点关注广西诗歌发展的历史和创作环境的优化问题。他们认为广西先辈诗人曾经涌现出杰出的代表,但和兄弟省市相比,数量相对较少,影响也有限,主要原因包括经济欠发达、地处偏远、创作条件艰苦和思想观念局限等等,进入新的时代,广西文学界需要更深入地思考,实事求是地重新认识自我,优化创作环境,壮大创作队伍,从诗歌的角度打响文学新桂军。从这个角度而言,"岜莱诗会"已经走在了路上。(宾阳  黄浩云)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责任编辑:Duty Editor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