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域-构成——具象表现风景画展

来源:中华文化旅游网        发布时间:2022-11-16 15:33   

  2022年11月15日,光达美术馆新展“境域-构成——具象表现风景画展”正式对外开放。本次展览由光达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哲学与文化创新研究院联合主办,展出了柯罗、塞尚、马蒂斯、德朗、贾科梅蒂、莫兰迪、洛佩斯-加西亚、阿利卡、森·山方和司徒立等具象表现画家的经典作品。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23年5月7日。

境域-构成——具象表现风景画展(图1)

  在西方艺术史上,风景画最初只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到了17、18世纪,人们开始以一种认识论理性的态度重新面对自然,即康德所谓“人为自然立法”,在绘画上则体现为形式构成方法的运用。最有代表的就是法国古典主义画家普桑。直到塞尚出现,风景画才开始采取另一种新的接触自然的方式。塞尚追求真实,却拒绝古典形式构成的方法。他要直观自然,“在自然中活化普桑”,“不离开感觉捕捉真实”。为了在静止的画面中实现自然的“本源给出”(Donation de Soi)的感觉,塞尚最后五年把绘画带进了形式的解构,开始了存在论的境域构成。

境域-构成——具象表现风景画展(图2)

境域-构成——具象表现风景画展(图3)

  塞尚之后,德朗、贾科梅蒂、莫兰迪等,以及60年代一批追随于贾科梅蒂身边的画家,延续了塞尚的方法,绕开现代后现代的潮流,重新回到自然,以一种现象学本质还原的直观方法,在存在论意义上展开描绘,让自然如其所是地显现。 这批画家面貌各异,但却具有共同的思想倾向。著名批评家让·克莱尔称他们为“具象表现”画家。他们的作品试图回到自然与世界的原初关联,以一种非对象性的观看方式接近事物。

境域-构成——具象表现风景画展(图4)弯道-保罗·塞尚-纸本水彩、铅笔-49.2cm x 31.7cm-约1900年

境域-构成——具象表现风景画展(图5)风景-乔治·莫兰迪-布面油画-50cm x 35cm-1963年

  塞尚曾说,“是风景在我身上思考,我是它的意识。”中国画家石涛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脱胎于予也,予脱胎于山川也。”这种深刻的共识绝非偶然或者巧合。具象表现风景画所体现的对自然本体的思想关注,正契合着“山水媚道”“画可通道”的中国艺术精神。因着这样的融合,在图像危机时代,“境域构成”的方法或将为中国的绘画开启一片新的场域。

境域-构成——具象表现风景画展(图6)由白塔大楼看到的马德里-安东尼奥·洛佩斯-加西亚-木板油画-156.8cm x 244.9cm-1976-1982年

  与此次展览同时开幕的还有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哲学与文化创新研究院和光达美术馆共同主办、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油画系具象表现绘画工作室承办的“写生即创作——青年具象表现绘画展”,这里展出的作品区别于一般风景写生的地方在于,他们尝试去实践一种现象学方法倾向的绘画创作。本次展览的特别之处还在于,在南宋遗韵的土地上,在西湖的氤氲中,能够与他们平时最为仰慕的塞尚、德朗、贾科梅蒂、莫兰迪等大师的作品同在光达美术馆平行展出,相邻呈现。对青年画家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极大的鼓舞。本次展览展期至2023年1月8日。

(责任编辑:龙建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