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广西来宾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新开创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用“小财政”办“大文化”的新路子,成功创建国家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探索出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农村公共文化的“来宾经验”。8年多来,来宾市积极主动作为,创新实施“五化”举措,推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提质升级,让公共文化服务“建得起、用得活、管得好、可持续”,使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更优质的文化服务。
标准化推进公共文化建设发展
“一到农闲,大家都自发来到村头的小广场,唱歌、跳舞,好不热闹。”在来宾市兴宾区桥巩镇桥巩村,村民罗美双边说边兴奋地比划。自从2015年,桥巩村建起了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村里的文化风貌为之一变。村民们学习有书屋、看戏有戏台、运动有球场,村里还建起各种类型的文艺队、体育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
桥巩镇桥巩村委六村文艺队在文艺舞台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演出活动
基层公共文化建设难在哪儿?经费少、设施少,活动少,没人管。来宾市用多年探索经验让老大难不再难。2016年印发了《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免费开放管理办法》《村级公共文化服务手册》等文件,推进基层公共文化建设、使用、管理标准化。今年1月1日,《来宾市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对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的经费保障、职责划分、社会化参与等方面进行规定。“标准先行”让公共文化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有了政策保障,犹如齿轮转动不断向前推进。
“十三五”期间,来宾市累计投入了1.5亿多元。目前,全市已实现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建立各类业余文艺团队近1500支,成员近2万人。来宾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廖燕玲表示,公共文化设施现在正从行政村向自然屯延伸,以此打造永不落幕的文艺演出、永不散场的体育赛事、永远跟党走的文化阵地。
积极开展”文化进万家“惠民活动
为了充分发挥这些公共文化设施的作用,来宾市坚持以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为导向,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活动。全民艺术普及、“我们的节日”、文化“三下乡”、非遗进学校等活动形式让基层文化阵地用起来、活起来。其中,连续举办十二届文艺大展演“天天演、周周训、月月比、季季评、年年奖”的形式让基层文艺团队有了活力,戏曲进乡村实现全市行政村覆盖率100%,开展“文化进万家”“决胜小康、奋斗有我”文化扶贫等惠民演出600多场次,惠及群众10多万人次。
服务方式创新促进均等化发展
巧书春联、乐拼年俗、妙剪窗花……今年春节期间,来宾市以“巧思趣玩乐启新年”线上活动的形式,让市民群众开启一场跨越时间、空间的年俗知识线上PK,深入浅出、充满童趣地呈现乐中国的春节传统文化。
在人手一部手机且数字阅读越来越普及的今天,数字化成为来宾市推动公共文化“五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创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方式。2020年,来宾市图书馆“数字阅读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依托微信小程序平台,以“精读化”“自主化”“共享化”“智能化”为特点,整合了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地方特色视频、专题片等海量数字资源。通过加快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和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建设,全市公共图书馆80多万纸质图书实现全市通借通还,文化馆实现线上线下预约服务等,为基层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享受公共服务。
来宾文旅云电脑端截图
“来宾文旅云”平台覆盖市、县、乡、村四级720个村、74个社区。群众通过公共文化一体机、PC端、微信公众号等,可一站式获取所有公共文化资源,享受“文旅资讯、在线培训、网上展厅、预约配送”等菜单式服务。“疫情期间,公共文化场馆通过云平台积极推出在线展览、读书讲座、活动直播、非遗展演等活动1000多场次,让群众足不出户也能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来宾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每年文化机构在云平台上发布文化信息达1万多条,发布乡村旅游、地情动态1000多条,在线预约场地达100多次,演出100多场次,辅导300多次,打通了公共文化旅游服务“最后一公里”。
多举措丰富文化服务的多样化
2020年8月,全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及文旅合伙人志愿服务示范项目观摩现场会在象州县花山社区召开
食用菌种植是象州县花山社区的集体经济项目,在秀珍菇种植房里,几个当地的居民一早就忙开了。2020年,象州县实施“文旅合伙人”志愿服务项目,以文旅扶贫合伙人志愿服务为切入点,依托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平台,邀请有志之士、爱心企业、社会组织、乡村能人加入到文旅扶贫中,成为“合伙人”。如今,该志愿服务项目已有12个,极大丰富了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也成为乡村振兴文旅发展“加油站”。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处长何晓萍表示,“文旅合伙人”志愿服务项目以及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的创新举措建设得很好,给全区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从群众的文化需求出发,积极拓宽服务供给方式、主体和渠道,才能为基层群众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文化服务。依托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网络,来宾市积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民族文化传承相结合,培育一批“公共文化+”的新模式。
金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演展示山子瑶的“双刀舞”
金秀瑶族自治县长垌乡地处世界瑶都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的核心区域。该乡通过开展瑶族刺绣、歌舞等民族文化培训,既丰富的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也为瑶族群众拓宽了就业渠道。长垌乡平道村委副主任李东风说,村里成立了文艺表演队,群众白天干农活,晚上表演瑶族歌舞节目,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2017年,来宾市出台《来宾市基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实施方案》,探索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充分利用建成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等文化基础设施平台,打造文化产业+农业+旅游融合发展。近年来,来宾市建成象州县民族博物馆、金秀县瑶族博物馆、茶山瑶生态博物馆等8个壮瑶特色博物馆,打造金秀世界瑶都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象州温泉养生休闲城等6大旅游集聚区,开创忻城土司文化节、金秀瑶族盘王节、象州乡贤文化节等民族节庆品牌,通过公共文化服务的多样化发展,丰富了旅游产业的内核。(莫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