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山村的文化魅力

来源:玉林日报    作者:潘静新    发布时间:2023-03-01 13:28   

一个小山村的文化魅力(图1)

大车坪依山而建的老屋和宗祠。

一个小山村的文化魅力(图2)

▲大车坪学习舞狮的娃娃。

一个叫大车坪的博白小山村,群山环抱,地处偏僻。这里的景色并不特别雄奇瑰丽,也没有非常珍稀的特产,村里仅有45户农家,246名村民,原本默默无闻,却在近几年间声名鹊起,吸引了区内外众多文化名家,不远千里走进这蜿蜒的山村小道,并不吝笔墨,极尽赞美之情。名家们依托这个小山村创作的诗歌、散文、学术论文、油画、音乐作品、摄影作品等,在各种媒体广为流传。

2月25日,区内外80多位文化名家,走进玉林市博白县永安镇新祥村大车坪,开展采风交流活动。记者跟随采风团来到这文人笔下如桃花源一般神秘、美丽的小山村,一探究竟。

环境与民风都没有被污染的古村落

本次采风活动由广西作家协会、南宁市文联指导;由南宁市作家协会、玉林市作家协会、钦州市作家协会主办,参加采风活动的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房永明;广西作家协会副主席、广西民族大学教授朱山坡,及从陕西、黑龙江、内蒙古、广东等省区远道而来的文化名家王卫民、施秀华、巴益云、王会俊、唐飙等80多人。

大车坪位于博白县西北部,与浦北县相邻,茫茫六万大山山脉连绵起伏,苍翠的杉木和八角树成了万亩森林的主角。从博白县永安镇新祥村的水泥路进入大车坪屯,远远就看见村庄三面环山、古树参天,满目深绿浅碧。绿林环绕之中,现代楼房与古色古香的民居沿山而建,纵横有序,错落有致。

进入村口,文化长廊、文化广场、村文化楼和大车坪壮府民俗文化馆楼迎面而来。一条长长的红地毯铺在古老的69级台阶上,将人们的目光引向地毯尽头的半山腰,那里有飞檐碧瓦的门楼,门楼后面是雕梁画栋的客家祖堂。

小小的山村并没有农家饭店之类的旅游设施,为迎接这个庞大的采风团到来,村里家家户户都出动了。他们拿出家里最好的食材——山泉鱼、山林鸡、春笋、青菜、红薯……为远道而来的嘉宾烹饪了一顿非常难得的天然绿色大餐。妇女们忙碌着做特色糕点,青壮年负责杀鸡宰鱼,孩子们为客人斟茶倒水,导游引路,让人瞬间有了一种回到老家过年的温暖感。

作家朱玉英讲述了一件感人的小事:我们在村中信步游览时,看到一位90多岁的阿婆在用竹蓖织工艺品。和阿婆闲聊,阿婆说工艺品卖了可补贴家用,又可使博白客家人编织的手艺代代相传。同行的文友深受感动,拿出50元见面礼要给阿婆,阿婆百般推辞,文友把钱硬塞到阿婆手中就快速离开了。没想到,在吃饭时,那位阿婆颤颤巍巍地走过来,在十桌人中一一寻找,认出了那位文友,回了个40元的红包,说:“我领10元就等于领下客人的一番心意了!”

采风团成员都感慨,这个古老的小山村,日渐走向富裕,走向开放,但幽美的自然环境和纯净的村风民风都未受污染,纯朴如初。

民间文化艺术融入日常生活

一阵锣鼓声吸引了采风团,走过去看,发现竟然是几个从三岁到七八岁的娃娃自己组团“玩”舞狮。有的敲锣、有的打鼓、有的摆狮尾,舞狮头的是一个才三岁半的娃娃,他长得虎头虎脑,撑起狮头来稳健有力,进退、转圈颇有步法,面对众多文化名家手中频频闪光的“长枪短炮”一点也不怯场,舞得虎虎生风。

村民告诉我们,大车坪有竹马戏、采茶戏、舞麒麟马、唱马歌、唱对答等民间文化艺术传统。近年来,在冯三四等乡贤的倡导和资助下,村中重新组建了文艺队和狮子队,聘请老艺人排演民间竹马戏、采茶戏,唱麒麟、唱马歌,这样的日常排练都在村前广场进行,孩子们耳濡目染,自然就学会了不少。

现在,大车坪文艺队共有40余名队员,成员包括上至十几岁的小伙子,下到80多岁的老人。他们积极参加各项公益性群众文艺活动,为永安镇乃至周边镇村民带来独特而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表演。大车坪民俗文化传承人之一、文艺队负责人冯泳棋说:“民间文化 艺术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是非 物质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必须让传统文化在村中得到传承和弘扬。我们还会重点结合大车坪的历史文化底蕴,进一步深入挖掘,让民间文艺融入老百姓日常生活中,融入我们的文化血脉中。”

乡贤文化源远流长,独具魅力

文化采风活动的发起人和组织者是冯三四(本名冯诗斌),他是从大车坪走出来的知名作家、诗人、词作家,已经多次组织文化名家走进他的家乡了。

冯三四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广西分会副主席、南宁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有诗歌、散文、歌曲歌词集等多部著作。他热爱家乡,特别关心家乡的文化传承。他和大哥冯泳棋共投资200多万元,在自家的旧屋宅地上,建起了一栋居住与文化相结合的六层综合楼“大车坪壮府民俗文化馆”。楼内数间居室以历代文化名人字号、雅居、名篇等命名,供作家、艺术家采风活动临时居住;四楼设为大车坪壮府民俗文化展示厅、大车坪冯子材纪念馆,楼中所有墙壁都展示着区内外文化名家、学者前来采风创作的诗歌、书法、美术、音乐、摄影等作品。

大车坪村民历来都很重视教育子弟文武兼修,清朝曾经出过进士、举人、秀才、修职郎(清朝正八品文官的散官官阶)等。从1986年至现在,先后有20多人考上大学。近年来,在乡贤的带领下,大车坪每年春节都举办“尚贤节”,除夕至正月十五元宵节,期间开展各项纪念活动,如:练武、舞狮子、舞竹马唱马歌、传统民族礼仪礼规展示、解读冯氏家训、家规,讲祖辈民族英雄及传统美德故事、书法、读书比赛等,形成浓厚的崇文尊贤的良好民风家风。

乡贤热心组织的文化活动,对提高村民子孙后代文化素养的影响力是巨大的。这一点,从当天全村总动员欢迎客人的“家宴”中就得到极好的体现。村民团结友爱、互助互帮、笑容温暖,即使是留守家乡的妇女和几岁的小孩,面对客人都表现得落落大方、彬彬有礼、应答得体。

打造闪亮的冯子材文化名片

传说大车坪与晚清抗法将领、民族英雄冯子材有关。冯子材从小父母双亡,流落江湖,道光十三年(1833年)冬季,和正在原广东濂州街(今属合浦县)卖艺的大车坪功夫教头冯锦芯(外号八角耳)相遇,被其收为养子。冯锦芯悉心教授冯子材功夫,两人亦父子亦师徒,相伴10多年。养父去世后,冯子材凭一身武功走上沙场,叱咤风云,镇南关一战扬军威国威,成为名垂青史的抗法民族英雄。

冯三四和大车坪的乡贤们一直在积极挖掘这段历史,他们查阅族谱,修葺冯子材故居,布置冯子材事迹馆等。2022年初,大车坪的村民冯诗福请来挖掘机挖化粪池时,意外挖到冯子材的养父兼师傅冯锦芯的墓碑,上面凿有冯子材的名字。冯三四为此几次组织文史专家、文艺家前来考证、推介。

在采风交流会上,“南宁市作家协会冯子材文化研究会”宣布成立,冯子材的后人、钦州退休教师冯秀丽及文化名家唐志伟、丘晓兰任名誉会长,冯三四任会长,梁晓阳、谢凤芹、黄鹏等22位南宁、玉林、钦州的文化名家担任副会长。大家纷纷发言,表示抗法民族英雄冯子材的故事,是很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很值得用文学艺术的形式进行广泛传颂,并通过文学艺术广泛的传播力与持久的生命力,打造出闪亮的冯子材文化名片。

大车坪以深厚的文化底蕴、蓬勃的文化活力,振动、感动着每一位采风团成员。当天,南宁、钦州、玉林三地市的作家协会都在这里举办了“大车坪文学艺术创作基地”揭牌仪式,一同挂牌成立的还有广西八八集艺术大车坪书画创作基地和大车坪红豆书屋。以吸引更多作家、艺术家前来参与新农村建设实践,挖掘优秀的历史文化,弘扬独特的民俗文化,宣传感人的乡贤文化,通过文化赋能,让这个桃花源一般的小山村形成文化、生态、旅游“三位一体”新业态,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广,成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幸福村庄。(记者 潘静新)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责任编辑:wyq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