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纪念园
暴雨即将飞泻而来,那乌云缠搅的天边还留着一道破天的阳光。来自广东东莞的袁崇焕在宁远筑起三丈二尺高、二丈宽的城墙,装备了各种火器、火炮。烈烈的风吹起他的战袍,尘土扬在那张血土粘连胀红的脸上……
那是一个内忧外患之世,明朝的社会矛盾空前激化,千疮百孔,忧患丛生。关外经过几年战争,一片荒凉,冰天雪地,野兽横行,遍地都是死亡兵士的尸骨。
袁崇焕(1584年-1630年)
孙承宗派了几支人马分驻在宁远附近的锦州、松山等地方,声援宁远。关外各地的商人听说宁远防守巩固,从四面八方拥到宁远来。关内外各种力量的积极应战让辽东的危急局面很快扭转过来。
正当孙承宗、袁崇焕守卫辽东有了进展的时候,却遭到魏忠贤的猜忌。魏忠贤唆使阉党说了孙承宗不少坏话,孙承宗被迫离职。随之,派了他们的同党高第指挥辽东军事。高第是个庸碌无能的家伙,他一到山海关,就召集将领开会,说后金军太厉害,关外没法防守,要各路明军全部撤进山海关内。
袁崇焕坚决反对撤兵,他说:"我们好不容易在关外站稳脚跟,哪能轻易放弃!"
高第说不服袁崇焕,只好答应袁崇焕带领一部分明军留在宁远,却下命令要关外其他地区的明军,限期撤退到关内。这道命令下得十分突然,各地守军毫无准备,匆匆忙忙地退兵,把储存在关外的十几万担军粮丢得精光。
努尔哈赤看到明军撤退的狼狈相,认为明朝容易对付,公元1626年,他亲自率领十三万大军,渡过辽河,进攻宁远。
那时候,守在宁远周围几个据点的明军都已经撤走,宁远城只剩下一万多兵士,处境十分孤立。但是袁崇焕并不气馁。他咬破指头,写了一份誓死抗金的血书给将士们看,说了一番激励大家的话。将士们听了,感动得热泪盈眶。只见,劈空的闪电,战马应声跃起,仰天长嘶……
袁崇焕命令城外百姓带好粮食、用具撤进城里,把城外的民房烧掉。他向城里的官员分派了任务,有的管军粮供应,有的清查内奸。他还发信给山海关的明军守将,如果发现宁远逃回关内的官兵,要他们就地处斩。这几道命令一下,宁远的人心都安定下来,大家除了一心一意守城杀敌之外,没有别的念头。
二十多天过去了,努尔哈赤带领后金军气势汹汹地到了宁远城下。大批后金兵士头顶盾牌,冒着明军的箭石、炮火,猛烈攻城。明军虽然英勇抵抗,但是后金兵倒下一批,又来一批。在这紧急的关头,袁崇焕下令动用早就准备好的大炮,向后金军发射。炮声响处,只见一团火焰,后金兵士被轰得血肉横飞,留下的也被迫后撤。
第二天,努尔哈赤亲自督战,集中大股兵力攻城。袁崇焕登上城楼了望台,沉着地监视后金军的行动。直等到后金军冲到逼近城墙的地方,他才命令炮手瞄准敌人密集的地方发炮。这一炮使后金军受到更大伤亡。正在后面督战的努尔哈赤也受了重伤,不得不下令撤退。袁崇焕听到敌人退兵,乘胜杀出城去,一直追赶了三十里,才得胜回城。
努尔哈赤受了重伤,回到沈阳,跟他的部下说:"我从二十五岁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没想小小的宁远城攻不下来。"他又气又伤心,加上伤势越来越重,拖了几天,就咽了气。他的第八个儿子皇太极接替他做了后金大汗。
八个月后,袁崇焕又在锦州击溃皇太极的复仇之师,打破了八旗兵"满万不可敌"的神话,取得了明王朝自萨尔浒会战以来对后金作战的空前大捷。
然而,世事难料。崇祯三年(1630年),袁崇焕被凌迟处死,罪名是"谋叛"。凌迟自宋代被确立为法定刑,大概可算是中国最残酷的刑罚之一,民间又称活剐,是一刀一刀地行刑,据说整个行刑过程甚至可以长达数天。
开机仪式暨媒体见面会在广东东莞袁崇焕纪念园举行
袁崇焕身后事极为苍凉,家徒四壁,家人被流放三千里,一代英豪就如此被毁灭。
还记得在北京保卫战当中,袁崇焕率领九千骑兵连夜兼程从宁远回师,"士不传餐,马不再秣",身先士卒,矢林镞雨,马颈相交,在北京城下为一群辱骂自己为卖国贼的人浴血奋战。回想此情此景,这是何等的荒诞与伤悲?
岁月更替,斗转星移。似见当年的旧炮台燃起了火光、无数的血从城墙往下连绵。歇了战事的明朝一片寂静,天边有一只苍鹰冲破云霄,那应是袁崇焕在召唤吧。
来源:《东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