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是由桂枝汤展开的世界,此方是开启经方的第一把钥匙

来源:医师黄继斌        发布时间:2017-10-09 09:24   

《伤寒杂病论》中的中药世界(93)

特别说明,文中方药仅供中医医师交流研究用,请勿自行使用。

经考古人员考证,汉代中药一两为15.625克,一钱匕=1.5~1.8克,一分=3.9~4.2克,我们实际运用时,可根据患者病情缓急轻重,按一两=3~16克进行换算。水一升为200毫升,一合为20毫升。

怎么学习伤寒杂病论?

学习《伤寒杂病论》,理解中医经方,有许多不同的途径。

一条经文一条经文的阅读,是一种方法;而从具体的方药入手,找到方药与临床现象的对应关系,又是一种方法。

我推崇的是后一种方法,首先牢牢记住《伤寒杂病论》原文记载的方药以及这个方药与临床现象的对应关系,然后,将其用于临床实践,逐渐积累使用经验,最后你甚至可能挖掘出这个经典方药新的用途,将之推而广之。

这是一个行知合一的过程,一些人把行与知剥离开来,主张一个中医应该修习经典十余年后,再去望闻问切,这是一种荒诞的说法,实际上,光是一心去啃聱牙佶屈的经文,却不投入实践,就没有办法深刻地理解任何一组方药,使用方药后,再将其与条文互参,对方药的认识才会越来越深刻。

不仅仅培养中医应该如此,培养西医也应如是。

这个世界上,培养西医最给力的地方,不是美国,而是古巴。古巴不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却能培养出最杰出的医师。原因在于,他们一进医学院,就开始半工半读的学医生涯,一边在学院求知,一边在医院实习。这样五年之后,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就已经是很成熟的医师了。

这种方法,类似于中国60~80年代的赤脚医师制度的升级版,与美国那种学费昂贵,精英的后代才有余力学医的体制不同,古巴也是从工人农民的后代中挑选优秀的青年免费学医,既重视理论,又兼顾实践,这种方法比美国理论与实践分离的,长学制的5年+3年住院医师培训+3年专科医师培训高明得多。

总之,要学好经方,必须要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从记下第一个方剂开始,你便可以踏出运用经方的第一步。

伤寒杂病论是由桂枝汤展开的世界,此方是开启经方的第一把钥匙(图1)

伤寒杂病论是一个由桂枝汤所展开的世界

在《伤寒杂病论》中,桂枝汤是其中最重要的方剂之一。我们甚至可以说,这是一个由桂枝汤所展开的世界。

桂枝汤家族极其庞大,支撑了经方的半边天。

我们来看看有哪些:

祖方:桂枝汤

组成: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桂枝汤的弱变形:

桂枝加桂汤(桂枝汤+桂枝二两)

桂枝加芍药汤(桂枝汤+芍药三两)

小建中汤(桂枝汤+芍药三两+饴糖一升)

桂枝去芍药汤(桂枝汤-芍药)

桂枝加葛根汤(桂枝汤+葛根四两)

瓜蒌桂枝汤(桂枝汤+瓜蒌根二两)
 

桂枝加黄芪汤(桂枝汤+黄芪二两)

桂枝加芍药大黄汤(桂枝汤+芍药三两+大黄一两)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桂枝汤+厚朴二两+杏仁五十个)

乌头桂枝汤(桂枝汤+乌头五枚)

桂枝加附子汤(桂枝汤+附子一枚)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汤-芍药+附子一枚)

桂枝附子汤(桂枝汤-芍药+附子三枚)

桂枝去桂加苓术汤(桂枝汤-桂枝+茯苓三两+白术三两)

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桂枝汤-芍药+皂荚)

桂枝加龙牡蛎汤(桂枝汤+龙骨+牡蛎)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汤(桂枝汤-芍药+蜀漆、龙骨、牡蛎)

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汤(桂枝汤+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

桂枝甘草汤(桂枝四两+甘草二两)

桂枝甘草附子汤(桂枝四两+甘草二两+附子二枚+白术二两)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一两+甘草四两+牡蛎二两+龙骨二两)

伤寒杂病论是由桂枝汤展开的世界,此方是开启经方的第一把钥匙(图2)

桂枝汤的强变化:

桂枝附子去桂加术汤=(桂枝附子汤-桂枝+白术)

桂姜枣草黄辛附汤=(桂枝去芍药汤+麻黄附子细辛汤)

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汤+麻黄汤)

具体剂量如下:

桂枝一两十七铢 芍药一两六铢 麻黄十六铢 生姜一两六铢 杏仁六十个 甘草一两二铢 大枣五枚

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汤+麻黄汤)

具体剂量如下:

桂枝一两十六铢 芍药 生姜 甘草 麻黄各一两 大枣四枚 杏仁二十四个

桂枝二越婢一汤(桂枝汤+麻黄+石膏)

具体剂量如下:

桂枝 芍药 甘草 各十八铢 生姜一两三铢 大枣四枚 麻黄十八铢 石膏二十四铢

黄芪建中汤:(小建中汤+黄芪)

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建中汤-甘草)

黄芪桂枝苦酒汤:(黄芪五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

桂枝人参汤:(桂枝+理中汤)

炙甘草汤:桂枝去芍药汤+生地、阿胶、麦冬、麻仁、人参

伤寒杂病论是由桂枝汤展开的世界,此方是开启经方的第一把钥匙(图3)

如何理解桂枝汤类方?

桂枝汤家族成员之庞杂,由此可见一斑。
 

所以说,理解了桂枝汤,就等于开启了通往经方世界的第一把钥匙。

桂枝汤组成并不复杂,由五味药所组成: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其中,桂枝,味辛甘,性温,可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可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其中赤芍则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之效);

甘草,味甘,性平,可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生姜,味辛,性微温,能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毒。

大枣,甘,温,可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但是,以上只是这些药物表层的药理,只有理解了它们深层的药理,才能弄懂桂枝汤的组方原则和加减之道。

伤寒杂病论是由桂枝汤展开的世界,此方是开启经方的第一把钥匙(图4)

我们可以把上述五味药,简单分为三类,固本类,行血载气类,多面手。

固本类,即:大枣和炙甘草。

大枣可固守胃气,守护气津,治惊安神;甘草可补胃气和守胃气,大剂量时有生胃津的作用。

这两味药,我们可以将其药性理解为“守和收”,也即是在外邪来袭之时,护住人体的气血生化之源。

多面手,即:生姜。

生姜,有鼓舞胃气的作用,也有将胃气供应、输出到五脏六腑、全身的作用。

我们可以将其药性理解为“”,服用生姜后,会有一种温热之感四处散布的感受。所以在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旋覆代赭汤中,为了让生姜的药力专注于中焦,必须采用“去滓再煎法”。

行血类,即:桂枝和芍药。

桂枝和芍药都有行血的作用,但桂枝热,芍药凉;桂枝的药力向上,向外,可使胃气外达于肌部;芍药的药力向下,向内,可促进体表的气血由络向脏腑回流。

桂枝汤这个方,虽小,但其中有收,有散,有上,有下,整副药力恰好处于“均衡”的状态,胃气可向上下、内外各方向均衡供给。

当我们调整桂枝汤药物的药量,就可以使这个方子的药力作用到合适的地方去。

例如,加大芍药的用量,就可使方子的药力趋于下沉,例如桂枝加芍药汤,即可治“腹满时痛者”;加大桂枝的用量,就可加大对上焦的药力供给,例如桂枝加桂汤,即可治疗上虚下实引起的“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把芍药完全去掉,就能使药力基本只向上供应,不行于内下方,例如桂枝去芍药汤,可治疗“”上焦虚满”导致的“脉促,胸满”;将桂枝完全去掉,再加茯苓,白术,即可使药力基本只向下流注,不向上供给,例如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可治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

总之只有理解了桂枝汤每一味药的表层和深层药理,才能更好地理解桂枝汤类方的组方原则和功效。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责任编辑:Duty Editor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