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民间投资全公益书院的“零突破”——四川省攀枝花市“含章书院”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中华文化旅游网        发布时间:2022-07-26 16:50   

“含章书院实现了攀枝花全民间投资免费开放公益书院的‘零突破’,是巩固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的典型示范。”2020年3月25日,在新华网刊登了一篇名为《四川攀枝花含章书院:一家有温度的民营城市书院》的文章。含章书院还在“2021年长三角及全国部分城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中,从1292个案例中脱颖而出,荣获“最美公共文化活动空间”荣誉。一个民营书院,为什么有这样的魅力?又有什么独特之处呢?

在祖国的西南,有一个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攀枝花。攀枝花市因三线建设而生,既是三线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三线建设的核心和成功典范,得到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多位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现在是全国闻名的“阳光花城、康养圣地”。成立至今57年来,文化为攀枝花跨越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和动力,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而含章书院则用公益、创新、融合、发展,为攀枝花市公共文化服务构建了一个全新的新模式和体系,为提升攀枝花市民文化素质搭建了桥梁和平台,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的书院每天接待市民200余人,是一所“长在家门口的书院”,成为攀枝花市新网红打卡地。

创办于2020年12月的含章书院是一家完全由民间投资建设、打造和运营的公益性书院。从筹建之初,创办人文顺华就有一个“小目标”:“打造全国最美家风传承馆、花城最美城市书房、青年网红打卡地”。

在运行至今的一年半时间里,该书院始终秉承市委市政府“全民阅读 书香花城”的城市文化理念,在市委市政府、东区区委以及广大的社会力量的关心下,经过不断创新、发展,得到了省、市、区政府以及市民的高度赞誉,也为攀枝花市文化服务提供了可遵循、可复制的“含章模式”。

含章模式:政府引导,民建民营,公益服务,全年无休;坚持以图书借阅为主,实现与国有图书馆联网,通借通还模式;凸显传统书院特色,组建专家智库,开展学术交流,建设优质公共文化服务空间。

“含章模式”与各图书馆形成了良好互补,优化了文化设施,进一步完善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助力于全市公共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书院也先后被授牌为“攀枝花市机关党员教育实践基地”“攀枝花市书香政协读书点”“攀枝花市家风家教实践基地”“攀枝花市职工读书演讲协会”“城市书房”“民建攀枝花市基层委员会文化创作基地”“东区团委青年之家”等称号。

如何能做到这些的?答案清楚地写在书院的“用心”和“用情”上。

开启“公+私”融合、全年无休的图书借阅新方式之先河。该书院为全民营投资、纯公益开放、全年无休,每天服务时长达12小时。与省、市六家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攀枝花市图书馆、东区图书馆、西区图书馆、仁和区图书馆)、一所高校(攀枝花学院)形成联合开办机制,开启了民营与公办图书馆、高校的图书通借通还之先河,为全国首例。

采用传统书院模式,开展学术交流、讲座、文化沙龙等多项活动,打造“传统”与“现代”有机融合的公共服务空间。书院成立至今仅一年半时间,已共计开展105场党史专题教育;依托“含章讲坛”“爱谱讲坛”“市民讲坛”等平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讲座56余场;精心组织、开展家风家教58场系列讲座和活动,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势回归;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方式,不断加强本土历史文化的讲授和传播。同时,组织“含章智库”专家、学者走进军营、学校、社区、企业、农村,为干部、职工、学生、军人、农民等授课27场次。

厚植本土特色文化,点亮文化传播“新空间”。利用本土特色、突出本土历史、民族文化传播,开展本土文化、文学讲座及交流活动,市民全免费参与,让市民在活动中热爱滋养自己的土地,培养“爱家、爱城、爱国”的家国情怀。书院组织编辑出版的反映成昆铁路建设精神的大型画册《英雄花开铁血路》,成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研学教材;挖掘盐边特色餐饮文化编辑出版的《滋味盐边·菜》逐步应用,引领了产业发展;开展讲三线建设故事、重走成昆路等关于三线建设创业史的系列活动,加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宣传,筑牢市民精神家园,让市民心有所依;通过新书发布、读书分享、有声朗读、微信公众号等宣传途径,为本土文化的积淀和传播助力。开展了国家一级作家、攀枝花学院客座教授普光泉的长篇实景小说《藤桥河》,作家周琼的三线建设题材的长篇小说《弄弄坪》、王幸的工业题材散文《结绳记事》、王玉军的煤矿题材长篇小说《煤矿干部》等新书推介和发布会、展示等活动;不遗余力开展攀枝花文化寻根和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成功挖掘和打造攀枝花城市原点;成昆铁路遗存路段保护提案,得到政府高度重视并被四川省政府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致力本土文创,聚焦攀枝花三线建设文化,充分利用苴却砚、钒钛等本土特色资源,实施文创项目孵化和产品设计、展示、售卖,先后研发了具有本地元素的书签、徽章、茶具、纪念卡等文创产品,深入展示地域特色文化。

发挥文化阵地优势,专家、社会精英坐镇为读者释疑解惑。在含章书院成立民间智库“含章智库”,面对面服务群众。攀枝花市文史专家、书院总顾问刘胜利、国家一级作家普光泉、市档案馆原馆长曹修源等“含章智库”专家长期为书院志愿服务,为读者释疑解惑;开设“英语角”,2位攀枝花学院英语教授及2位翻译家为英语学习者培训和进修免费辅导。

运行至今,含章书院也为攀枝花市公共文化服务空间提供了可复制的成功经验,引来许多企业、组织和平台前来学习、借鉴。

多家联动,资源共享。含章书院开馆以来,先后与六家图书馆及一所高校构建起总分馆关系,建立起“一馆办证各馆通用、一卡通行就近借还、一馆藏书各馆共享”等一整套借阅系统,不仅实现了各级资源共享,还为公众借阅提供了通借通还的便利服务。此外,含章书院以“一家人的书,换百家人的书看”为目标,广泛吸纳社会捐赠书籍。与辖区企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组织等定期举办文化活动,充分实现了上下、左右全面联动,提高了现有公共文化设施利用效率和公共文化单位服务效能,推进优质公共文化资源不断向基层倾斜和延伸。

文化阵地优势彰显,志愿服务走出“新路径”。书院融合志愿服务站、志愿者交流园地、志愿服务宣传阵地等多项功能,针对文化志愿服务领域宽、渠道广的特点,将志愿服务项目的创新开展建立在满足群众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社会服务的需求之上,实施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的“供需点单”志愿服务。根据读者“点单”举办系列读书分享会,开展读者心愿书单募捐等文化活动,吸引了机关、学校、企业、普通民众等各界人士1200余人自发参与志愿文化服务活动。书院还长期为路过的市民、环卫工人、外卖骑手、快递员等户外劳动者提供热水、歇脚、避雨等爱心服务。

书山有路勤为径,唯有含章方可贞。“让攀枝花这座城市越来越有书香”,目前,书院正在积极谋点布局,致力于城市文化氛围营造,在“复制粘贴”“含章模式”基础上加以创新,让含章文化渗透在更多文化空间,让更多“含章书院”服务于市民,让“含章之花”香满花城。(供稿:四川省攀枝花市文艺创评室,作者:尹久红 普光泉)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责任编辑:龙建儒